安全生产已持续天
来源:原创 人气:426 时间:2025-06-05
深山的挑战:每一步都是跋涉
杨家箐风电场,坐落在平均海拔2000米至2250米的苗族彝族乡。这里山势陡峭,云雾缭绕,风光资源丰富,却也意味着建设之路注定艰难崎岖。
“行路难”的考验
蜿蜒狭窄的山区道路,成为大型设备运输的“拦路虎”。巨大的风机叶片、沉重的塔筒,如何在“九曲十八弯”中安全抵达?每一次运输,都如同在盘山公路上跳一场惊心动魄的“芭蕾”。
“天时”的博弈
高海拔山区天气复杂多变,浓雾、冻雨、凝冻……宝贵的有效施工窗口期稍纵即逝。为了抢抓进度,兴能电力项目部的建设者们开启了“白+黑”、“5+2”的攻坚模式。深夜,工地上依然灯火通明,机器的轰鸣声、指挥的哨声,是奋斗者与时间赛跑的交响乐。
科技赋能:“无人值守”的智慧风场
杨家箐风电项目不仅是一项能源工程,更是一座矗立云端的智能风场。项目采用先进的“无人值班、少人值守”运行管理模式。10台单机容量高达5兆瓦的“大风车”巍然屹立,总装机容量50兆瓦,搭配一座110千伏升压站,构建起高效的能源转换与输送网络。
锦旗为证:汗水浇灌的荣誉之花
就在项目成功并网后不久,一份沉甸甸的认可送达了项目部。锦旗上“安全生产,文明施工,先进集体”金色字体熠熠生辉。这面锦旗,是对兴能电力建设者七百多个日夜扎根深山、默默奉献的最高礼赞。展现建设者们面对极端环境时的不屈意志,记录攻克技术难关的智慧闪光,更铭刻着团队之间精诚协作的动人篇章。
绿色未来:风起云涌再启程
杨家箐风电场叶片转动,撰写绿色发展的时代篇章。每年预计可输送超过1亿千瓦时的清洁电能,相当于节约标准煤约3万吨,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8万吨。这不仅是纳雍能源结构的优化升级,更是对国家“双碳”战略的坚定践行,为地方经济绿色发展注入了强劲动能。返回顶部